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 3.2 从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到走向世界大战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3 3.2 从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到走向世界大战 作业第2页

材料 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

--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的意图和直接后果。

参考答案(1)德国的对外扩张对法国构成极大威胁。

  (2)意图:确保自身安全;加强其在欧洲大陆的优势地位。后果: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4.导学号885940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英国枢密院议长哈里法克斯奉张伯伦之命和希特勒会面时,称颂德国是"西方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屏障"。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右派蒂埃里·穆尼埃谈到法德之间可能发生的战争时说:"(战争)不仅法国可能战败和遭受蹂躏,而且德国的战败也会意味着一种可信赖的制度的瓦解,这种制度是防止共产主义革命,也许还是防止欧洲立即布尔什维克化的主要堡垒。换句话说,法国的胜利,实际上成为法国的失败。"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哈里法克斯称德国是"西方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屏障"的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谓"法国的胜利,实际上成为法国的失败"。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英法当时推行的政策及这种政策的实质。

参考答案(1)原因:德国纳粹政权仇视共产主义,对内镇压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对外与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反共联盟。理解:在穆尼埃看来,如果法国战胜德国,则意味着防止共产主义革命的堡垒瓦解,苏联会影响到法国。因此,法国对德国军事上的胜利将导致法国乃至整个欧洲资本主义体系的崩溃。

  (2)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大国以牺牲弱小国家达到祸水东引的反共反苏的政策。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法与苏联的谈判是在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违反慕尼黑协定出兵占领捷克全境的情况下进行的。苏联建议召开苏、法、英、波、罗、土六国会议,讨论共同制止德国侵略问题。4月17日,苏联又进一步提出英法苏三国结盟抗德"八点建议"。苏联的上述建议非常切合实际,在制止战争保证欧洲安全方面肯定可以发挥作用,但是英法两国从传统的欧洲主义立场出发,排斥苏联参与欧洲事务,同时只要求苏联保证他们的安全,他们却不保证苏联的安全。

--摘编自张小兵《苏联民族利己主义

外交政策与二战的爆发》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实行民族利己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

(2)简要评价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实行的民族利己主义外交政策。

思路解析第(1)问,民族利己主义也叫国家利己主义,它是指追求本民族利益,抛弃国际关系准则的外交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从民族利己主义的立场出发,和德国建立了合作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在慕尼黑协定中暴露了纵容德国侵略、"祸水东引"的企图,这使苏联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战争的危险临近);根据材料中"苏联又进一步提出英法苏三国结盟抗德'八点建议'......但是英法两国从传统的欧洲主义立场出发,排斥苏联参与欧洲事务,同时只要求苏联保证他们的安全,他们却不保证苏联的安全",可知由于英法缺乏足够的诚意,使得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面临十分复杂的国际关系,日本也向苏联挑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