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一 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作业第2页

  (1)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①改革内容:大力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②影响:齐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确立了霸主地位。

  (2)鲁国:公元前594年。①改革内容:实行"初税亩","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②影响:鲁国国力不断壮大。

  2.战国时期

  (1)背景:①经济上,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大部分已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②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同时,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

  (2)概况

  ①魏国: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命李悝为相,主持变法。变法内容: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籴法",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影响: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②楚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变法内容: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禄;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他们的土地;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俸,将节余下来的财力用于养兵和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影响:一段时间内,楚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连连获胜,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此外,齐国、赵国和韩国等也陆续进行了变法改革,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机遇与挑战

  (1)历史机遇

  ①内部: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国内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而且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②外部: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已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地区众多士人纷纷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

  (2)主要挑战

  ①内部:秦国位处西部,与西部各族为邻,虽然在公元前7世纪后期步入春秋强国行列,但偏居关中,其政治、经济、文化比中原各国都要落后。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实行一些改革,但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②外部:偏居关中,与西部各族为邻,各国无视秦国的存在。各诸侯国会盟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2.开始改革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商鞅在秦国进行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运动。

想一想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有利于改革与变法的因素?

  (1)生产力的进步(或封建经济的发展)。

  (2)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

  (3)为了争霸战争的需要,统治者力主改革。

  (4)法家思想提供了变法的理论武器。

  (5)各国变法提供了历史经验。

  2.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各国各是怎样处理土地与人口之间关系的?

  (1)齐国: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把土地与赋税相挂钩。

  (2)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亩收税。

(3)魏国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