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2 第7章第3、4节 进化论对人类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其面临 作业2
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必修2 第7章第3、4节 进化论对人类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其面临 作业2第2页

  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

  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解析:选C。由图可知,四个物种是由共同祖先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A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错误;比较图示可知,人类与黑猩猩DNA的差异为0.99%,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则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C项正确;比较图中数据,大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大猩猩与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要近,D项错误。

  6.图示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种物种及演化关系图,据图回答:

  

  (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外因。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常见的隔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同种群间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不会再有基因的交流了。本题中A物种原先是同一自然区域的生物类群,后来这一物种的个体有的在甲岛上生活,有的在乙岛上生活,由于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使得同物种的两个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定向改变。再加上甲、乙两岛由于地理隔离,甲岛上生活的种群不能跟乙岛上生活的种群自由交配,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各不相同,所以,最后的进化结果是形成两个物种。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由于各自种群的基因库已发生改变,加上二者的生殖隔离,因此B物种不会与C物种共同进化为一个相同的物种,而是各自独立进化,如迁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迁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因为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

  答案:(1)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 (2)种群的基因库不同,两种群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3)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作用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使它们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别得到积累而形成了生殖隔离

  

  1.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2.物种进化方式有分歧进化和趋同进化。变异、选择和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三部曲。

  3.进化论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也面临挑战,在不断发展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