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整理
新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整理第2页

 (3)传媒的特点:P36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报纸、杂志、书籍等,可以通过扫描、编排处理后,显示在互联网上,供广大读者使用。

  电视提供了动态画面和缤纷的色彩,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变得更生动、形象和真实。

  互联网具有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手机短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具有娱乐性,还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电子读物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的完关结合,使人在看图阅文的同时可以听音乐、写文章、做笔记、复制文件等等。

 (4)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P36--37大众传媒

  ①大众传媒的出现: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P36

  ②大众传媒的形式:主要是借助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杂志、书籍、手机、电子读物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③大众传媒的地位: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的作用:依据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P37--

(1)原因: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在加强,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2)意义: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外域文化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3)要求: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三、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P39

(1)含义:P39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P39

(2)特点:P42①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具体的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3)作用:P42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态度:P4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落后的、腐朽的,要加以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②意义:P42--43由于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因此,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会造成其发挥作用的结果不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