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第3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25分)

  一、阅读(一)。(11分)

  错评咏花诗

  唐朝元和十二年(817)春末,白居易与16位朋友结伴游江西庐山,写了不少诗,其中有一首是《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后来,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他非常惊讶,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说完,他也就把这事给忘掉了。

  想不到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他到一座山上考察,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上气温低,春季到来要晚于山下。

  后来,他又找来白居易的诗读,发现前面有一篇序,序中写道:"( 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 ),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了,很有感慨地说:"都怪我读书不细,经验太少啊!"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讥讽( ) 感慨( )

  2、"桃花始盛开"是怎样的景象?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中的"一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沈括是怎样发现自己错怪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呢?请用"-"划出来。(2分)

  4、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二)(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