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5页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 答 案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电解质、非电解质研究的对象为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包括的物质有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

  【详解】

  A、HBr为强酸,属于强电解质,HF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NH3为非电解质,选项A正确;

  B、Cu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B错误;

  C、H3PO4、BaSO4、H2O依次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选项C错误;

  D、Ca(OH)2、HI、C2H5OH依次为强电解质、强电解质、非电解质,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识别。解此类题要注意准确理解概念。

  2.B

  【解析】

  试题分析::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化学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故B正确;C.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D.多充O2,活化分子百分数、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3.B

  【解析】

  试题分析:1L水在常温下质量约为1000g,物质的量为:1000g÷18g/mol≈55.6mol,1L水在常温下含有氢离子物质的量为:10-7mol,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一个水分子发生电离,则n mol水分子中会有1mol水分子电离出1mol氢离子,即:55.6/10−7=n/1,解得n=55.6×107,答案选B。

  考点:考查水的电离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4.A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平衡的本质标志(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和特征标志(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详解】

  A项,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恒压绝热容器中建立平衡过程中温度升高,平衡时温度不变,容器的温度保持不变能表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项,该容器为恒压绝热容器,容器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容器的压强保持不变不能表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项,达到化学平衡时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时6υ正(N2)=υ逆(HCl),故υ正(N2)=6υ逆(HCl)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D项,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容器内的气体c(N2):c(H2):c(HCl)=1:3:6不能表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答案选A。

  【点睛】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逆向相等,变量不变。"逆向相等"指必须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且两者相等,"变量不变"指可变的物理量不变是平衡的标志,不变的物理量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注意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也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解答本题时还需注意容器为恒压绝热容器。

  5.C

  【解析】

  【分析】

  平衡移动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无关,则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

  【详解】

A.合成氨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