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C. 礼崩乐坏,私学兴起

D.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从根本上将主要是此时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A项正确;B、D项是政治,不符合"经济基础",排除;C项是思想教育,不是经济基础,排除。故选A。

6. 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

A. 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B. 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C. 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 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所学,法家是战国时期主张中央集权,依靠法治,用严刑峻法维护统治,故选择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7.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是因为它适应了

A. 发展经济的需要

B. 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C. 巩固统一的需要

D. 维护民本思想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独尊儒术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顺应了西汉巩固统一的需要,故成为汉代的统治思想,故C项正确;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经济,故A项错误;"弘扬传统文化"显然也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独尊儒术维护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不是维护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

8.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