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宜昌二中(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记述 出处 "(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太子。" 司马迁《史记》 "秦王赵正(即嬴政)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西汉竹简《赵正书》 "古太子皆不将兵。使将兵,即为有意废立。扶苏之不立,盖决于监军上郡之时。二十余子,而胡亥独幸从......始皇在位,不为不久,而迄未建储,盖正因欲立少子之故。" 吕思勉《秦汉史》 表1为不同文献关于秦始皇逝世、秦二世继位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推定的历史事实是

  A.李斯和赵高对胡亥继位起到决定性作用 B.公子扶苏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

  C.秦始皇猝亡是胡亥得以继位的重要原因 D.胡亥继位得到秦始皇生前认可

9.《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貯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  )

A. 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 不善理财入不敷出

C. 阁臣弄权不合制章 D. 世俗日下嫉贤妒能

10.史载,清朝中期以前,满人官员在政权结构中占绝对的优势。然而到了1866年,满汉总督比例为1:6.5,满汉巡抚比例为1:12,汉人在国家政权结构中逐渐占绝对多数,与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甲午中日战争

11.某年9月5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次晋察冀的出击,采取主动进攻,是一种进步。"由此可见,当时(  )

A. 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 B. 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

C. 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破产 D. 北方抗战转入反攻阶段

1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他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

A.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确保上海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C. 为中国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权和树立国际形象

D. 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13.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 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 B. 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

C. 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 D. 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

14.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清室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骥、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这一现象共同说明(  )

A. 中央失去对地方有效控制 B. 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

C. 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 D. 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