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案】第1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结合相应的史实,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3.知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知识点一 《新青年》的诞生

1.背景

(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_______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政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而袁世凯实行________。

(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而袁世凯掀起一股________逆流。

2.诞生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____________》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新青年》。

(4)活动基地:________。

知识点二 新文化运动

1.内容

(1)提倡________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此,提出了"______________"的口号。

(3)提倡__________,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