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教案第1页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内容 书本第29-3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让学生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互动交流中分享学习的成功,学会倾听与交流,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判断决策能力。

3. 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时间活动,提高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单位间换算的推理过程。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谈话导入,激趣引新。

2.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学生讨论。

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化成统一的长度单位,再进行比较、计算。

2.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把6厘米化成用毫米作单位的数,也可以把40毫米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

3.选择其中的一种思路进行研究。

(1)把厘米化成毫米。

指名说想法,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想法。

老师根据同学的发言演示换算过程。

从直尺上直接数小格得到60个小格,就是60毫米。

从"1厘米=10毫米"直接推想到"6厘米就是6个10毫米,是60毫米"。

(2)把毫米化成厘米(方法同前)。

4.比较两个答案。

"小明的橡皮比小华的橡皮长20毫米"与"小明的橡皮比小华的橡皮长2厘米"。

体会两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向。

5.出示例题1:

出示: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呢?

60厘米=( )60毫米

比较这两种说法怎么样?哪种更简单?

6.完成并交流:80厘米=( )分米。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一)基本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自己量一量,同桌可互相检查。

交流汇报。

用毫米作单位分别是多少毫米,先换算,再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填一填书上的括号,集体交流。

(二)专项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开火车汇报。

汇报交流,讨论得出:数据一样时,可以只看单位。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估计两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

同桌互说用的是什么单位。

集体交流,如果改用其它单位是多少。

(三)拓展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读题,说要求,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回家记录。

四、小结。

『板块一』

师:小明和小华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各买了一块新橡皮,小明买的橡皮长6厘米,小华买的橡皮长40毫米(出示实物)。谁买的橡皮更长一些?长多少?

(揭示课题。)

『板块二』

师:你能直接比较吗?为什么?

师:因为长度单位不相同,所以不能直接比较。

师: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指出:转化成统一的长度单位,再进行比较、计算。

师:你会比较了吗?试一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谁还有不同的比较方法?

师:为什么结果不相同,一个是20,另一个是2呢?

师(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这根笔芯长多少?你知道吗?动手量一量吧!

师:测量结果是多长?

师:你能测出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吗?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呢?

『板块三』

师:第1题如果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师:图上小朋友测量的是什么?你们知道他手有多宽和一步有多长吗?这用的是什么单位?

师:第一题你是怎么比的?你还想说说哪题,你是怎么比的?

师:如果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师:回家按要求做一做,并做好记录。

『板块四』

师: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