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二单元:分数乘法》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1页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P28-29例1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法,大家喜欢学吗?

  复习:1.5个12是多少? 怎样列式?

  2. + + = + + =

  学生做完1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

  做完2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

  + + = 这道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1

  出示例1

  教师出示图,标注出长是"1米"

  教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学生涂色。

  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

  教师:求3个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或3×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是什么数? 式中的3是什么数?

  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探索

  (1)学生尝试计算 ×3。

  启发:×3的积是多少?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吗?

  学生试做,启发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提问:×3= 由此你发现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书上的结语。

  教师: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就行了。为了计算简便,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2)解决例题的第(2)题

  出示:小芳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评点时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3)总结计算方法。

  引导:比较刚才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第1、2题。

  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算。

  2.做练习五第1、3、4、5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一个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P29-30例2和"练一练",练习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 ×1 ×5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是红花,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然后出示问题

  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是多少也可以用10×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可以先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 10朵的,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计算10×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P31例3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0-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

  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

  如:把黄花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绿花是黄花的();把红花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绿花是红花的等。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1)红花比黄花多,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那种花朵数的?也就是多少朵的?

  追问:50朵的是什么?指出:"红花比黄花多",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

  指名列式

  问: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教学第(2)小题。

  出示:绿花比黄花少,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

  反思: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

  三、巩固训练

  1、做练习五第10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写完整。

  2、做练习五第11、12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分数乘分数

  教学内容:

  P34-35例4、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则。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分数并统一法则。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并统一法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对它们进行操作,并引出新课。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4 出现教材中的图形

  

  

  

  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由此明确:的是,的是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求的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

  求的呢?

  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打开书P45完成

  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

  学生进行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

  2.教学例5

  (1) 让学生说说×和×分别表示的几分之几?

  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 计算这两道题吗?

  学生试做,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

  (2)验证比较

  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

  再画斜线表示的和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比较。

  3.归纳总结

  比较刚才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

  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练习

  完成"试一试"第1题。

  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

  1.下面着几道题你会计算吗?

  出示:×3= 4×=

  请同学们先完成"试一试"第2题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

  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

  (2)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

  2.练习

  完成"练一练"

  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综合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1、3、4题。

  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

  六、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分数连乘

  教学内容:

  P35-36例6和"练一练",练习六第6-9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笔算 × ×

  问: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6

  六年级同学为国庆晚会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得朵数是一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三班做了多少朵?

  学生读题,尝试画线段图。

  问:要求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

  学生列式。

  分步:135×=120(朵)

  120×=90(朵)

  综合:135××

  2.这样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吗?

  讨论计算过程

  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比较不同算法。

  问: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归纳方法。

  问:今天的分数乘法,和以前计算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怎样算简便?

  4.练习

  做练一练

  做后全班订正,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列式计算。

  ①与的积的21倍是多少?

  ②一个数是的,这个数的是多少?

  2.长方体的长是米,宽是米,高是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练习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算比较简便?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分数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P38练习六第10-15题。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计算分数乘法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的计算分数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二、基本练习。

  1.计算。

  ×× ××

  

  ×22× ××

  2.一台织布机平均每小时织布千米,某织布厂有800台这样的织布机,1分钟能织布多少千米?

  3.一筐苹果,第一次卖掉一半,第二次卖掉的是第一次的一半,剩下的苹果是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

  4.一个长方形正好可以平均分割成六个边长是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三、重点练习。

  1.练习六第10题。

  引导学生复习方法之后,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2.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观察每组数的结果的什么特点。

  概括: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

  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3.练习六第12、13题

  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小结全课:针对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P36例7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6-21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 × = 3× =

  问: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7

  下面的几个分数中,那两个数的乘积是1?

  3/8 5/4 3/5 7/10 4/5 2/3 10/7 8/3

  (2)学生回答。

  (3)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3/8 和8/3互为倒数。可以说3/8 是8/3的倒数,8/3是3/8的倒数。

  (4)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5)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2.归纳方法

  小组讨论:

  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问: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

  学生回答,并说原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3.完成"练一练"

  学生回答。

  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做分母,分子是1。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第16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17题

  指名口头回答。

  3.做练习六第18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5、完成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整理和练习(1)

  教学内容:

  P40-41"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地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小组讨论。

  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举例说说你能解决哪些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指名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练习与应用第1题。

  直接写得数。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练习与应用第2题。

  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练习与应用第4题。

  单位的换算。

  4.练习与应用第5题。

  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1/4×5 6/5×5/4

  三、总结全课。

  在这节课上,我们完成了那些任务?你有问题吗?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整理和练习(2)

  教学内容:

  P41"练习与应用"第7-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5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3.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计算。

  5/12×9/10 34×10/51

  10/21×12/25×7/8 3/20×14×5/7

  2.解答应用题。

  (1)甲地到乙地公路长180千米,一辆汽车已经行了全程的,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2)小强跑了1000米,小明跑的是小强的4/5,小军跑的是小明的3/2,小军跑了多少米?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7-9题。

  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讲评。

  二、探索与实践。

  1.第14题

  学生自己探索规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全班交流。

  第一小题后一个分数总是前一个的一半。

  第二小题前一个数乘3/2得后一个数。

  2.第15题

  学生按照要求涂色。

  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解答。

  思考题。

  规律是: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不为0)、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差是它们的积。

  三、评价与反思。

  1.学生自己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进行交流。

  4.教师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指导。

  四、全课总结。

  教师针对本课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