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教案第1页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教案

教学目标

1、从写作背景入手,赏析诗中物象的寓意及多幅"痛苦与灾难"画面的意义;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

感悟诗中物象的寓托及多幅"痛苦与灾难"画面的意义。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诗人是什么?一位丹麦的哲学家和诗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并给了自己的回答:诗人是一个不幸者。他的内心埋藏着深沉的痛苦,他的声音也变得哀婉和抽泣。这个说法在艾青那儿得到了证实。因为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时,分明有一个痛苦而颤抖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回荡。

  让我们的时光倒流七十几年,先来看看1937年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场浩劫。(播放卢沟桥事变视频)这是一段伤痛的历史,国家面临危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却不顾民族的利益,抱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宗旨围剿中国正义之士,同学们试想,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此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于是有了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 简介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因此,他被送到本村的一户人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她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的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抗战胜利后,历任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建国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1957年被错划右派,1959年到新疆石河子垦区劳动。1979年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