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学设计第1页

  《谈中国诗》教学设计

  孔令波

  【教材分析】

  《谈中国诗》是现代著名学者、国学泰斗钱钟书面向美国学者作的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特点的一篇学术性的演讲词,也是一篇学者论文,其核心是通过与外国诗的比较探讨中国诗歌的特点,本文作者用风趣的语言从体裁发展、形式、技巧、语言、内容五个方面与外国诗歌进行比较,既清楚地说明了中国诗形式上的特点,又形象地得出了"中国诗只是诗"的本质性结论。

  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钱钟书先生以他的睿智和渊博,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文中,他既纲举目张,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特点,又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及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整个演讲,旁征博引,全文不足3500字,可用到的中外诗人的谈话或诗句有30 多处其中还涉及中西方哲学绘画和宗教,可谓洋洋大观,体现了作者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丰厚学术涵养;语言亦庄亦谐,幽默生动,善引譬设喻,妙趣横生。

  因此,把握思路,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特点,掌握比较的方法,学会欣赏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文艺散文的能力,在赏析文本时,多数学生懂得文字本身的粗浅意义,但如若敲碎文字表壳,对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涵义做一番探究,则会显得浮光掠影,收获寥寥。因此,在理顺字面的情况下,达到对文艺散文的精神阅读方能收到"以阅读促作文"的教学奇效。

  【教学设想】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设计力求突破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针对本课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结合我校的"核心问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延伸探究,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把握相关作品。

  2.了解中、西方诗歌的异同。

  3.了解文艺散文笔法,将之运用于写作。

  1.把握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能力。

  2.掌握比较分析法,提高综合概括能力。

  3.提升作文的文艺性,增强作文文化内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敏锐的审美洞察力,丰富其情感体验。

  【核心任务】

  析文艺散文精髓,初写文艺随笔。

  【教学重点】

  探讨赏析课文字句精髓,化阅读技巧为写作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音频,图片

  【教学过程】

提出核心任务:析文艺散文精髓,初写文艺随笔。

领会核心任务。

明确学习任务,

引起学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