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 章末整合提升 教案(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二章 章末整合提升 教案(新人教版)第1页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章末整合提升

专题一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策略

1.综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区域出现生态环境问题,总体来讲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

区域自身生态的脆弱性,往往是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诱因。某一自然要素发生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自然要素发生变化,这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光照、热量、降水等因素出现异常,会成为区域生态破坏的潜在威胁。关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要结合区域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进行整体分析。

(2)人为因素

区域出现生态环境问题,人口数量快速增加、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起到了加剧加速,甚至决定性作用。归纳人为因素要从人口规模、人类主要的活动方式、生产水平等方面入手。

2."对症下药"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1)根据地理问题确定措施

即根据一个区域出现的地理问题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非洲突出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滥垦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粮食短缺,政局不稳使经济增长缓慢。针对此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分别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民族团结。我国西南地区虽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