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页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课 题 折线统计图(P21-22例1)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能读懂折现统计图;能收集简单数据,并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简单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了解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

2、使学生在认识折线统计图,收集数据、运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提高运用折线统计图处理简单数据的技能,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统计活动,形成相互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意识,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数据,体会数据蕴含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从素质报告单上搜集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

多媒体课件;预习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 个性化调整 一、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 出示书本例题图片

师: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6岁、7岁、8岁、9岁...... 不同时间段的身高情况。

3、出示折线统计图:

为了更方便分析,表中的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

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认识折线统计图:

1.整体感知:

同学们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点、线、标题、日期、单位、横轴、纵轴)

回答的非常好,这张折线统计图的标题是什么?

横轴:一般标明时间。

纵轴:标明数据,这里主要表示身高,要注意单位。这里是一条折线,由点和线构成,这些一起组成了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张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师: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出示书上的三个问题

师:特别是第2、3个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刚才同学们所回答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观察点和线得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

在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什么(数量的多少),线(数量的变化)线上升表示(在增加)线下降(在减少)

那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4、联系生活实际

师:同学们其实折线统计图在很多地方也用到。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出示图片: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出示图你看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师:接下来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

1.这是一张"某病人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后,

教师补充: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折线统计表的那些优点?

2.根据表中的数据,学生独立完成小明身高的统计图。

交流检查。师问:这份统计图和前面的统计图有一个地方是不一样的,你知道是哪里吗?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师:纵轴每5厘米一段,但0~110之间是用的折线,没全部显示。因为最小的数据是116,所以纵轴上0~110之间数据可以省略。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折线图看起来更简洁美观更简便了。所以纵轴上的数据一般是考虑略小于最小值,和略大于最大值。"")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请大家每天关注晚7:30的天气预报,记录一周内南通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下周的最高气温会是多少?最低气温会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