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教案第1页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重点、难点

  (一)主要是讲授选文第1段、第4段、第5段及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把握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启示意义。

  (三)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小人错其在己者 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星队、木鸣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楛耕伤稼 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 其说甚尔,其灾甚惨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选文解读

  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有决定作用吗?荀子说没有。选文第1段:"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先设定一个疑问:社会安定和混乱是由天决定的吗?之后回答说:太阳月亮、星辰以及祥瑞的历法等,这些都是大禹和夏桀相同的,但是大禹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夏桀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可见社会的安定和混乱不是由天决定的(日月、星辰、瑞历都是包括在"天"这个概念中的要素)。"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农作物在春天和夏天纷纷发芽,茂盛地生长,人们在秋天和冬天把收获的谷物积蓄、收藏起来,这在大禹和夏桀又是相同的,可是大禹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安定,夏桀凭着这些条件使天下混乱。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季节决定的。"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得地则生,失地则死"一句,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就植物或庄稼而言的,恐怕不太符合荀子的本意。《荀子·富国》篇说:"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王制》篇说:"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天地是生存的根本,先祖是族类的根本,君上和老师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没有天地,何以生存?没有先祖族类,如何产出?没有君上和老师,何以治理天下?)这几个例子,前一个是就天地生万物而言的,后两个则主要是就天地生人类而言的。所以,"得地则生,失地则死"应该是说万物,包括植物、庄稼,也包括人类。万物得到地就能生存,失去地就会死亡,这在大禹和夏桀又是相同的,可是大禹凭着这条件使天下安定,夏桀凭着这条件使天下混乱。可见天下安定或混乱不是由地决定的。荀子用三个问句,领起三个意思,层次分明,条理井然,逻辑严密。

既然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没有决定作用,那么对天地四时的种种怪异现象,就没有必要害怕了。选文第4段:"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星队"指星星坠落,"队"为"坠"的本字。"木鸣"即树木发出响声。在荀子那个时代,这些现象让人们感到惊恐不安。这些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荀子说:"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他的意思是,星星坠落、树木发出响声等现象都没什么,这些只不过是自然界的变异,是阴阳二气的变化,并且是很少出现的事情。觉得这些事情奇怪是可以的,但是害怕它们就不对了。"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蚀"即日食月食。"不时"即不合时宜、不适时。"怪星"指扫帚星之类,迷信的人认为出现扫帚星就会发生灾祸。"党见"指偶然出现,"党"通"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