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无端崖之辞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无端崖之辞 教案第1页

 《一、无端崖之辞》教学参考

  重点、难点

  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选文。

  2.引导学生体会《庄子》艺术表达形式的奇妙之处。

  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期年不得鱼 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 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 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饰小说以干县令

  选文解读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和他的后学们最注重也最擅长营造艺术表现形式。他们营造的艺术表现方式,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奇。他们自己都说自己的学说文章是"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亦即迂远的说教、荒唐的言论、无头绪无边际的言辞。

  比如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极为笃厚。常人描述这种关系,可能不过尔尔。可《庄子》一书是如何表达这种人际关系的呢?第1则选文:"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庄子给人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于是回头对跟随自己的人说了一段话:"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经过惠子的墓而说了这样一番话,让人摸不着头脑,奇;白色尘土弄到鼻子尖上,再平常没有了,可是却让木匠来砍掉这尘土,又奇。"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运斤成风"现在已经成为成语,本意是指挥动斧头呼呼生风,速度极快。"听而斫之",意思是任意砍下去,去砍那鼻子尖上的尘土。斧头挥动得如此之快,任意砍向那尘土,把那苍蝇翅膀一般大小厚薄的尘土全部砍了下去,鼻子却丝毫没有受伤。这是匠石的高妙之处,也是《庄子》为文大奇之处。"郢人立不失容。"斧头呼呼生风地从自己鼻子尖上砍过去,郢地人岿然站立面不改色。这是郢地人的高妙之处,又是《庄子》为文大奇之处。其实,《庄子》这里不是单说匠石的高妙,也不是单说郢人的高妙,其根本是在说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换一个木匠,郢人断不会如此安然地承受这一砍;换一个对象,匠石也不可能砍得如此准确无误。所以庄子接下来说:"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宋元公佐要匠石试着表演一下砍去鼻子尖上的尘泥,殊不知没有郢人,匠石根本不能发挥如此高超的技艺。庄子说到这里,一般人仍然是摸不着头脑,于是他点破其中的寓意,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原来庄子是在感慨,自从惠子死了以后,自己已经没有谈话的对象了,自己已经没有谁可以说话了。古人常说,钟子期死,而伯牙不复鼓琴。庄子这里说,郢人死,匠石不复斫鼻端之垩;惠子死,自己无与言者。在《庄子》一书中,惠子之与庄子的关系,竟是如此奇特。

柳宗元以种植树木为喻谈为官治民的道理,说郭橐驼种植树木的技艺超绝,其或种或移,无有不活者,且其树大而茂盛,其实早而繁多。之所以如此,关键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有一种不善种植树木者,"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致使树木的天性日益消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之意,是说为官要蕃民生而安民性。他用郭橐驼种树来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已经够奇特的了,可是庄子则是奇上加奇。选文第3则:"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一开始就提出了三位神,即南海之神儵,北海之神忽,中间地方的神浑沌。"儵""忽"和"浑沌"三个名字,就包含了多种寓意:"儵"(即"倏"的异体字)"忽"意思是指急速,一方面比喻有为,一方面也直观地说明了南海、北海之神何以能够经常相遇于中央之神浑沌之地。"浑沌"一名一方面透露了中央之帝没有七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