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 人教版必修3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案(1)
2017-2018学年 人教版必修3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案(1)第1页

必修3第6章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能力目标

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3.情感目标

a.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b.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四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课程导入

让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探讨"材料,思考回答讨论题,导入本节课题和学习目标。

材料:2003年的夏季,世界上许多地方出现了异常高温,一些地区引发了森林大火。炎热还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对出现异常和高温的原因,众说纷纭。而一些气象专家则预言,"再过50~100年,像这样的夏天可能是司空见惯的了"。

讨论题1:气象学家的预言有根据吗?

讨论题2: 2.当地近几年来的气候是否有突出的变化?你认为这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阅读、讨论、回答。 情景导入。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关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1.展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方面: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结合图片展示讲解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方面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1)温室效应

①形成原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②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③防治措施: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量植树造林。

(2)酸雨:

①形成原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的含量增多。

②危害:水体酸化;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伤害植物的叶和芽;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③防治措施: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②使用脱硫煤;③开发新能源;④植树造林。

(3)臭氧层破坏

①形成原因: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氟利昂增多。

②危害:导致人患皮肤癌等疾病;农作物减产。

③防治措施:减少氮氧化物和氟利昂的排放。

(4)生物多样性锐减

①形成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②危害:降低生物多样性价值,不利人类生存。

③防治措施:保护环境,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5)水污染

①形成原因:水中富含有机物、N、P营养元素、重金属、农药。

②危害:水华、赤潮等。

③防治措施:严禁往水里排放污染物。

(6)土地荒漠化

①形成原因:植被破坏。

②危害:形成沙尘暴等。

③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典型例题】

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 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利昂

C.氟利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氟利昂、二氧化硫

【答案】A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生物多样性概念,加以讲解。

(1)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三者之间密切联系,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基因多样性。

2.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

以数据说明:地球上曾经有2500万种生物,然而现在已减少到500-1000万种,其中20世纪以来灭绝的动物物种就有5400种之多。据统计,全球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也就是平均每小时灭绝3种!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往往高于直接价值。

(1)直接价值

①药用价值:如蝉蜕、人参、冬虫夏草等。②工业原料:如芦苇、霍霍巴。③科研价值: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将野生品种中的一些抗性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从而得到抗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④美学价值:旅游观赏。

(2)间接价值: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即生态功能。如CO2和O2的平衡,土壤形成、水土保持,净化环境。

(3)潜在价值: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将来可能有重要作用,一旦这些野生生物从地球上消失,就永远无法再生了。

【典型例题】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让学生阅读教材,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措施,指出就地保护是最有效措施。

(1)就地保护

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最有效的保护。

(2)易地保护

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3)其他措施

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利用人工授精、 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讲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但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而是提倡合理利用。例如: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止捕鱼;相反,适时地、有计划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从而有利于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6.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讲解:可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

【典型例题】

(2015·江苏,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 观察、倾听、讨论。

演练、回答。

阅读、倾听、思考。

演练、回答。

阅读、倾听、思考。

练、回答。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知道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理解生物多样性内涵及相互关系。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