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程标准解读

  中国自夏商周三代开始实行干支纪年,沿用至今。古人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具体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十二生肖和农业生产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学习"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对比法从农作物的栽培、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进步、水利事业的发展等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对农业耕作方式以及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分析,培养比较及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

自主学习精要

一、农业的起源:

1、原始农业的产生:

   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在发展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即北方以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3、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思维激活

  说一说 中国古代原始农业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发展?特点怎样?

做一做 读下图这种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