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1课《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概要

中国以农业立国,中国农业文明最早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随着生产工具、水利灌溉以及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渐渐形成规模。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也不断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取代周的井田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带来土地兼并和租佃关系的变化,虽然封建国家也曾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总的看来没有取得突出的效果。作为农耕经济的有益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也不断的发展,并且带动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城市的出现。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在中国出现,但是这一进步的经济因素遭到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封锁和扼杀,中国的经济发展渐渐迟滞下来。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辅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新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主体,但是在复习中国古代农业的时候不能把眼光只局限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的农业在距今8000年前已经出现。进入1840年以后,小农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就全国而言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经济,直至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学习这一专题应该注意不要把知识环境固定在封建社会,应该更广泛一些。

 一、农业的起源

原始农业怎样发展来的?存在怎样的区域差别?

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B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在中国、西亚和东南亚等地,古人喜欢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的生肖属相。其中中国的十二生肖中的动物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等。这种纪年法反映了:

   A农业文明 B 草原文明 C 海洋文明 D 儒家文明

二、我国古代耕作方式演变的过程(原始农业、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

 三、精耕细作

第一, 牛力耕田。牛力耕田解放了一定数量的生产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

简要介绍牛力耕田的发展过程,你牛力的使用有何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