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优质课《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优质课《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

潘桥中学 七 年级 科学 (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课时情况: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作者姓名: wz77414704

         

一、教材分析:对现代学生来讲学生"地球是个球体"这一知识是一种常识了,所以他们对于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会有点不可思议,或者难以接受。在教学中可以点拨学生,比如"浑天仪"虽不科学,但是在当时来讲已经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飞跃了。

因为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不足,所以对于要找出一些自然现象来证明地球是球体,就比较难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能描述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技能目标:举出证据说明地球是球形天体。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事例。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好奇心、想象力、持之以恒、严谨科学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一个人日常学习、生活乃至终身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

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大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

教学重点: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用工具:篮球、直尺、铅笔。

五、主要训练形式:

  1、小组研讨 2、实验证明法

六、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讨论回答:

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

2、有没有外星人,星星离地球远吗?

3、......

【导入】 一、地球的形状

【课件展示】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个大圆盾,由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3)古代巴比伦人--......

【布置任务】 课后去网上查阅有关人类对地球认识的理论,想一想当时他们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观点。

【过渡】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拍到了第一张从太空看到的地球。但如果你古代人,他们没有走出过地球,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可以通过那些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

(全班分两大组讨论,竞争看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力,老师注意引导。)

【多媒体展示】 "模拟篮球实验": (学生按屏幕演示步骤做)

[材料] 篮球、直尺、铅笔

把篮球和直尺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在球面、平面上移动。

[观察] 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的位置的变化。

实验一:在一块平直木板上移动的铅笔在我们视线中会不会逐渐消失。

得出结论:实验二:在篮球上滚动的铅笔会不会在我们视线中消失。

得出结论:在篮球表面移动的铅笔,慢慢的从下到上开始消失。

【设问引导】 这个现象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同一个道理?

  学生得出:【多媒体展示】 "哥伦布环球航海路线"

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南端--太平洋--西班牙

【简要讲述】哥伦布航海一周,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东航行,最终又回到了西班牙,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多媒体展示】 "月蚀现象"

【简要讲述】遮住月亮光辉的那个黑影就是地球的影子,是个圆的。

【导入】 2、看地球外貌,让学生自己分析了解地球。

(可以每小组派一个代表,通过各种从太空拍摄的图片,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形状,颜色,陆地,海洋和大气,进行讨论)

【多媒体展示】 3、现在认识的地球的形状:

经过精密的计算,我们发现,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导入】 二、地球的大小

【设问】 但为什么我们看上去它还是圆的呢?

由地球的赤道半径算出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理解4万千米的长度:课后练习2: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800天--环游地球80天。)

【导入】 (三)、地球内部的构造:

  上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地球的内部结构吧。

  1、地球内部像煮熟的鸡蛋。教师或学生将熟鸡蛋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由学生画出三层结构,各层厚度比例要适当,可用彩笔画。

  2、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看图4-25、4-26后思考;

  ①地球内部有哪几部分构成?

  ②地球内部各结构的深度范围是多少?

  ③岩石圈由哪几部分组成。

  3、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地壳、地幔、地核)。

  4、学生讨论:岩石圈、软流层在地球内部所处的位置。

  5、教师小结:岩石圈是地壳的岩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的总称。

  软流层是处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的岩石。

【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的地球家园:(学生代表发言,谈自己对地球家园的看法)

  【教师】 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已经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地球、保护地球、爱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同时,我们已经开始探索外太空(插入我们载人航天的事例和对外太空探索的简单计划),但这个探索的时间是相当长的。

七、作业设计:见作业本B,第23、24页。

八、课后拓展:

  1、课后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古人航海的故事,并按时间先后顺序,将他们的航海路线进行整理。

  2、【实验】 弄一个木杆,然后在上面装上两个象纸风车一样的纸片,然后旋转,发现上下两端变扁。地球的形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理形成。

九、板书设计 3.1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一、地球是个球体:

        (1)证据: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月食时的轮廓

         麦哲伦环球航行

         站的高,看的远

        (2)地球的大小: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

         从外到内分三层:地壳

         地幔

         地核

备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