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武昌九曲亭记 学案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武昌九曲亭记 学案第1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武昌九曲亭记 学案

一、夯基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一类人)

B.博询众庶(平民,百姓)

C.不迩小人(远离)

D.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超越)

解析:C项,"迩"应是"亲近、偏信"的意思。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

A.{■("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不责人以细过" )┤

B.{■("今犹古也" @"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

C.{■("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 @"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 )┤

D.{■("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

解析:A项,都是介词,因为;B项,都是副词,如同,好像;C项,都是连词,那么;D项,连词,然而/代词,这样。

答案:D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6题。0

材 论

[宋]王安石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是有三蔽焉。其敢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故偃然肆吾之志,而卒入于败乱危辱,此一蔽也。又或以谓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是吾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以为天下实无材,则亦卒入于败乱危辱而已,此亦一蔽也。此三蔽者,其为患则同,然而用心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盖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