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第1页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由于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弊端阻碍苏联社会经济进步,二战后苏联领导人相继进行改革。通过对他们改革措施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坚定改革的信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后,对斯大林模式有了充分认识,这是学习本课的关键,学生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很感兴趣,可以以改革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为线索,调动学生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方法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苏联改革的原因,以此为话题导入新课,并将三次改革串联起来,使学生对苏联改革形成完整的印象。

  2.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搜集图片、文字、影视资料,介绍人物性格及改革措施、效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苏联改革的认识。以探究性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情感体验。

  3.用比较法概括三次改革的异同点,联系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学生认识苏联解体对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学会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

  学习方法

  1.预习教材,形成知识体系,搜集苏联改革的相关资料,训练动手、动脑,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运用到课堂学习中。

  2.角色体验法,概括三位苏联领导人的改革特点,分角色叙述改革背景、措施和效果,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深化对苏联改革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及失败的原因。

  2.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过程和影响。

3.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