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教案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2 7.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教案第1页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一、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等知识要点,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了解在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后,苏联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并从中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苏联解体的过程和原因;总结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探讨其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作用。

二、 学情分析

  根据课改的理念,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老师眼中要有学生,于是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针对南充一中高一年级二十四班的学生做了课前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喜爱历史故事,历史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爱表现自己,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能回顾上一节课斯大林模式弊端的主要内容。根据与该班历史任课教师的交流,我了解到该班学生大都喜爱在多媒体教室上历史课,课堂参与度更高,但容易将注意力停留在多媒体设备上,誊抄笔记积极但课堂思考不够,课后容易遗忘知识点等。

  综合以上分析,我制定了适合于该班学生学习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

  由于教学目标具有"三位一体"的特点,我将三维目标统一表述为:

  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次改革基本历程的学习,采用列表比较、材料解析、角色体验的方法,比较三次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改革结果,从中体会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深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探讨苏联为何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知道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体会改革应符合国情,符合人民大众需求的重要性。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

根据课标、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分析,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