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 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 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学案第1页

第3课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学习目标]

学测要求 高考要求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2.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2)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

2.改革措施

(1)经济上:①农业方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鼓励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②工业方面: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2)政治上: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进行平反冤假错案活动。

3.评价

(1)进步性: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2)局限性: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易混易错] 赫鲁晓夫改革≠废除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