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7课 行为与后果 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7课  行为与后果  教案第1页

第7课 行为与后果

教学目标:认识到生活在社会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行为,体验到任何行为都一定会带来相应的后果。

教学重点:学会理解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馔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的道理

教学设计l: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展示漫画创设情景: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甲不小心踩了乙的脚,从彼此的行为态度引出行为与后果的关系。

活动二:请学生谈谈下棋时调兵遣将的感受。正所谓"人生如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师:我们在探讨时发现行为与后果是有密切关系的。这正是本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讲解新课:

活动三:主张"偷药"和"不偷药"的同学对书中P76当事人海因茨的行为、选择行为的理由、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辩论:说明理由,并设想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

师:其实,面对如此复杂的道德情形,人j勺行为不只是"偷药"与"不偷药"的选择,评价的标准也不只是简单的对与错。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海因茨,使他既放弃"偷药"与"不偷药"的痛苦抉择,又可以得到药物医治爱妻挽救她的生命呢?请说明理由。

生:(略)

1.人们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

师:上述的分析说明: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会做出一定的行为。有的行为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的行为是无意识进行的,从行为动机看,有的可能是在善良动机下做出来的,有的则出于不道德的目的。从法律上讲,有的是合法行为,有的则是非法行为。在法律上,人的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作为,就是做法律鼓励做的和要求做的,也包括做法律反对的甚至禁止的行为。不作为,就是指法律要求做而没有去做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行为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而没有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其实质就在于:应当履行而不履行。

走进生活:(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行为都会带来后果。)

  活动四:剪辑播放某校师生走进社区活动的录像片段和中央台拍摄的教育片《交通安全伴我行》的录像片段,请学生说出其中的"作为"和"不作为",品味由此产生的相应的后果。

师:请列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当为而不为"的事,并分析其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