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积极的生活态度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课积极的生活态度教案第1页

第2课 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1节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责任意识、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到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干;

教学难点:生活自理能力是自身能够生存、竞争与发展的基础

一·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设计一份有关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问卷调查表,并请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调查。

中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调查表

学校: 学生姓名: 性别: 年龄: 项目 内容 选择 选项 1 你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 A.好 B.一般 C.不好 2 每天起床、收拾床位和衣物 A.独自完成 B.父母帮忙 C.随便 3 上学、放学依赖他人 A.不 B.不一定 C.是 4 完成作业、复习功课 A.自觉B.不自觉 C.一般 5 到商场购买学习物品 A.个人 B.和父母 C.父母 6 锻炼身体,做眼保健操 A.认真自觉 B.不认真自觉 C.一般 7 自己的零用钱 A.合理开支 B.随意 C.不花钱 8 个人生活自理的经验 9 父母的影响 10 提高个人生活自理的建议

活动一:听故事,悟事理

师:明确讲故事的要求:将自己读过的或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战胜困难。如桑兰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等。

生:(学生讲故事,略)

师:这故事和儿歌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告诉我们,生活态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拥有积极的心态,我们才能活得快乐、活得充实,才能取得成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生活自理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意义。等等。

活动二:话题讨论 (课件展示)

材料一:以身心发育为标准,国际社会把18周岁作为分水岭,满18周岁的人就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这意味着他(她)从此具有法律规定的行为能力,也包括独立生活的能力。

材料二: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在德国,法律明文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其自立精神,如在孩子十六七岁时,就把他/她送到有教养的人家做佣人,上午做家务,下午学习。在日本,家长常给小孩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小孩,都无一例外地要背一个包。要问为什么,父母就说:"这是他们要用的东西,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背。"

师: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呢?

活动三:调查结果分析

(课件展示)将课前调查的本班同学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用课件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