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牛顿在暴风雨中》教学设计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牛顿在暴风雨中》教学设计第1页

牛顿在暴风雨中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8个生字,注意读准"蓬、疯、撑"等字的后鼻音;指导掌握"暴"的字形。区别"向、像"。积累"罕见、风雨交加、河水泛滥、房屋倒塌"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并通过质疑、释疑,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

3、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勇敢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第7小节,明白牛顿不停跳的原因,体会他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并能复述第7小节。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段与段之间矛盾之处进行质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科学家,他就是牛顿。有没有同学听说过牛顿呢?

生:有

师:请大家来简单介绍一下。

生:听说过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师:非常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谁来当小小播音员来给大家读一下

出示: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为人造地球卫星、火箭、宇宙飞船的发射升空和运行轨道的计算,都提供了理论根据。

师:很好,哇!牛顿这么了不起啊,让我们一起走近牛顿。

板书课题: 19 牛顿在暴风雨中

请小朋友读一读,齐读课题

师: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有什么疑问?

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

1.师:我们先来来读一读文章中的生字词

媒体出示生字词:

罕见 袭击 泛滥 连根拔起 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