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1.2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1.2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 教案第1页



《元素周期率》(第1课时)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理解。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本节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结束元素化合物等感性知识的学习,进入逻辑性很强的理论知识学习。

◆ 思路分析

  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引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Na、Mg、Al与水反应的反应现象,判断出以上元素和水反应的难易程度。比较Na、Mg、A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强弱。借助多媒体和试验,让学生自主构建化学知识,自主发现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能够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