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3.2弹力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3.2弹力      教案第1页

3.2 弹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 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 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 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 学态度和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现常见的一些相互作用(推、拉、提、压、举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相互作用的共同点及本质。

  学生活动:亲身感受推、拉、提、压、举等相互作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分析。

  点评:列举实际问题分析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并导人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见教材P54图3.2-2和P55图3.2-3),提出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体会,归纳总结。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形变。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点评:通过拉长和压缩弹簧,使学生认识弹性形变,并理解弹性限度。

  教师活动: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推、拉、提、压、举等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

  点评:结合对前面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师活动:实验讲解,学生观察思考,掌握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体验观察微小形变的法,提高实验能力。

  点评:观察微小形变,培养观察能力和掌握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教师活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弹力的方向。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弹力的方向。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