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学分析(苏教版必修2)
化学:1.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学分析(苏教版必修2)第1页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单元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单元分三个主题:

  主题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习了关于原子结构的有关构成微粒以及《化学1》中关于原子核的有关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这里重点讨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问题,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稀有气体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表,让学生观察,从中找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从而学会书写1至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主题2(元素周期律)是在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认识1至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通过已知1至18号元素原子半径的数据,让学生交流与讨论,并画出坐标图,从中体会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进而以11至17元素为例,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体验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总结出元素周期性。

  该主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在本单元具有核心地位。它安排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后面,能很顺利地过渡到探究原子结构的周期性上,同时,它下一个主题内容是本主题的应用。教材在呈现该内容时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关于原子结构的周期性,第二个部分是关于第三周期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第三个部分是关于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性。三个部分都以学生的活动探究为主要编排方式,目标是让学生自己体验元素周期律的存在,而不是一条抽象的定律,以便于学生能生动有趣地学习。

  主题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主要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探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元素性质三者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在教材的编排上,仍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将枯燥的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活动和探究,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利用图表,使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显得直观明了;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关于位置、结构和性质的三者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最后介绍元素周期表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理解周期表的科学价值,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二、目标分析

  【课标内容】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