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三节 氧气(2)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三节 氧气(2)教案第1页

授课日期: 2014 年 11 月 14 日 星期 3 第 3 节课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王继柏

课题:第四单元 第三节 氧气(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并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2.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感悟氧循环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现象的不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知识点(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2.难点: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素材、酒精灯、集气瓶、盖玻片、坩埚钳、燃烧匙、木炭、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火柴。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情景创设:投影图片

观察与思考

1、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它们属于什么变化?

2、这些变化都与哪种物质有关?

导入新课:

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氧气的性质。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第四节 氧气(二)

在化学上, 当我们要认识某种物质的性质时, 一般要从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 氧气的性质

【探究一】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活动天地]观察一瓶氧气,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体 密度 溶解性 沸点 熔点 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 -218℃ [思考]

1.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3.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它呼吸的氧气来自那里?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

[自然过渡]物质的化学性质是该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我们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让我们从这两类物质中选取几种物质,看看它们能否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探究二】组织学生分别进行探究: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观察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练习反应表达式的书写。

[分组实验1]

1.实验现象: 表达式:

[分组实验2]

1.实验现象: 表达式:

[分组实验3]

1.实验现象: 表达式:

[多媒体]友情提示-实验注意事项  

木炭:  

1、伸入集气瓶时,玻璃片不要拿走  

2、要从上到下缓慢伸入  

3、实验完毕,玻璃片盖好。  

铁丝:  

1、铁丝绕成 (可在燃烧匙杆上绕)  

2、铁丝末端系火柴杆  

3、火柴将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内  

4、集气瓶底留水。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许多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提问]为什么做铁丝燃烧实验时,瓶底要留少量水?

[提问]1.通过上述物质在空气与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为什么物质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剧烈?  

3.为什么氧气浓度小,反应就不剧烈?你能从微观角度解释吗? 

 

[小结]分子间要发生化学反应,首要条件是分子间要发生有效碰撞,碰撞机会越多,反应就越剧烈。  

   

[多媒体]木炭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图  

     

氧气除了能与这三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外,还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由此你推测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怎样的?  

观察这些文字表达式有何共同点?  

   

   

[小结]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就叫氧化物。

[过渡]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重要元素。氧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广泛存在于物质的天然转化、人工转化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对于维持健康的生命活动与和谐的生态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活动天地] 观察下图,看看氧元素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的?

思考:

1.自然界中氧气产生与消耗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2.氧气是性质活泼的气体,自然界中很多物质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大气中氧气的含量没有越来越低呢?

[交流共享]有同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自 然界中的氧循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我们是如何消耗氧气的?又对氧气的生成做了 什么贡献? 假如氧循环被破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明显升高或降低,可能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存?

[谈收获]由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结] 

1.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 我们可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认识物质。  

3. 用微观粒子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观看、思考、回答

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探究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小组讨论:木炭与氧气、蜡烛与氧气、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方案,并逐一交流   

   

交流并按照其方案进行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参照"友情提示"动手实验并记录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实验现象  

 

逐一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板书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防止集气瓶被熔化物炸裂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小  

单位体积内氧分子数目越多,就越容易反应  

   

   

   

   

   

   

据图交流为何木炭在氧气中反应更剧烈  

   

   

   

   

 

思考回答

   

反应物中都有氧气,生成物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而且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聆听、思考

观察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图,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阅读课本P93,并回答思考题

学生畅谈收获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将化学与生活、生产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会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感悟认识物质的一般顺序。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特别要注意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氧气的性质,体现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让他们初步学会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科学方法。

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比观察物质在空气、纯氧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氧气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剧烈程度是有影响的。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浓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人类根据需要,通过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可以趋利避害。

知道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感受氧循环对生命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使学生感悟到氧循环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关注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要高效、循环利用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