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光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光 教案第1页

《光》

整体感知

这篇散文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作者关于"光"的感受极为细密,导致整篇行文也十分精细、绵密。全文共九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晨光,第二部分(二至四段)写阳光,第三部分(五至八段)写光与黑暗的关系,第四部分(第九段)写夜晚的声音。

作者从黎明写起,黎明是通过光来显现的,"只有窗口模糊灰白的一小方天","不过是灰白的晨曦"。此时作者尚在"刚醒未醒之间",感觉是混沌的(这种处于临界点的混沌感觉在后面多次出现),这晨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灰败冷寂",因为它掀起了"昨天的愁烦"。不过,作者认为"晨曦最活泼闪烁",只是不易被人觉察罢了。接着,作者拿阴天的灰色和晨曦的灰色相比较,随后进一步指出"晨光比其余的光羞缩胆怯"。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展示黑暗与阳光的对峙、天空中蓝的微妙变化,勾画了早晨的"可爱"。

接下来,作者描述金红的阳光取代晨光,驱散了"隔夜的黑影,梦境里的幻象"。作者自问:"到底阳光带来的是希望还是失望?"沿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路,作者对阳光的"伟大"和"缺陷"(对应着"希望"与"失望")进行了剖析,抓住"日光能暴露一切事物的根本",以对比的方式显示了日光的犀利、"深入",以及"富有"和独立。作者既写了阳光的"色",也写了阳光的"声"──"活泼蓬勃的声气",并借助于成人与小孩的对比,写出了阳光的活泼好动与天真无邪。由此作者把话题转到人们"越要显得庄严,越向暗里退缩"而使阳光受到约束,引出了关于光与黑暗的联想和议论。

随后的四个段落,都是围绕光与黑暗的关系所展开的议论。作者先是以月光"带来无数黑影"、闪电过后"广大得漫无边际的黑暗"、蜡烛光使影子"真正得了生命"为例,点明了光与黑暗的"分不开";接着谈到了黑夜带来的"静穆",其中以闪电为最,它"轻疾冷静""孤高脱群,来去无踪";然后指出虽然"光和黑暗永远在相追随相角逐",但月光、星光、雪光,还有地上的小白花"像浇不灭的火星",不能被黑暗"完全掩灭";最后谈到光与黑暗如何"融为一体",认为"只有黄昏的一刹那,光和黑影才真正的融合成一片"。巧妙的是,随着"黄昏"的出现,"暮色""夜色"也相继降临了。

最末一段,作者将关注点转向了声音。在夜色的笼罩下,"声音从四方浮来","四周的动静,都由听觉来分析体会"。这一段简直是声音的海洋,"整个宇宙是个庞大的乐器","有节奏,有韵律"。其中"最好的还是人的声音"。于是,作者重又进入"半醒的状态",直至伴随着"最爱的声音"坠入梦乡。全文以朦胧的晨曦始,以"温柔亲切"的声音终,仿佛完成了一次生命感觉的循环。

问题探究

一、这篇散文写了哪几样事物?

本文主要是写"光",但不仅限于"光",还写了黑暗(黑影)、声音等与"光"紧密相联的事物;作者也没有单一地写"光",而是写出了"光"的不同变体,如晨光、阳光(日光)、月光、闪电、烛光等。作者显然是注意到了"光"的丰富多样,譬如日光"不停地把自己蕴藏着的美丽借给别的东西──它把颜色借给云雾,成了晚霞和虹彩,借给瀑布,成了五色的水花,它把温暖借给空气,成了最迷人的熏风,把光借给一个极不足道的小卫星,成了千古为人歌咏的月亮"。

二、本文体现了作者写作思维的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