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和子由渑池怀旧》课堂实录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和子由渑池怀旧》课堂实录第1页

《和子由渑池怀旧》课堂实录

授课文本:

和子由渑池怀旧(1)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2)东西(3)。

老僧(4)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5)见旧题(6)。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7)嘶。

(1)见《东坡七集》。嘉佑元年(1056),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在父亲苏洵带领下,第一次离蜀进京赴考。路过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时,曾在县中寺庙内借宿,并在主持奉闲和尚室内的壁上题诗。嘉佑六年(1061),苏轼与苏辙在郑州分手后,再次路过渑池。苏辙有《怀渑池寄子瞻兄》诗,这首诗即为诗人所和作。

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诗:相携话别郑原西,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zhuī)马但鸣嘶。

(2)计较,关心于,在乎。

(3)东西方向。

(4)老僧:即指奉闲和尚。

(5)无由:没有门径或机会。如相见无由。

(6)坏璧:指奉闲僧舍。嘉佑三年(1056),苏轼与苏辙赴京应举途中曾寄宿奉贤僧舍并题诗僧壁。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

(7)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提示】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单行入律,用唐人旧格,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雪泥鸿爪"的比喻,老僧新塔、坏壁旧题的惊叹,含意丰富,意味隽永。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课堂实录:

一、课堂引入: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看一下有关苏轼的一段趣闻轶事。话说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

  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淡月隐梅花。

小妹则填: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