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教案(第二课时)第1页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董志习

          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课 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桃花心木》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整篇文章语言平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又寓意深刻。文章通过讲一个培育桃花心木苗的人不按照规律给树苗浇水,锻炼树苗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从而长出参天大树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受考验才能成为有用之才的道理。

学情分析:

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的孩子,在以往的语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比较好的自学能力和探究方法,本课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曾经接触过,并不陌生。但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借物喻人,又是如何把"树"和"人"联系起来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把身边的事和课文的内容联系起来,引发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心灵的陶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培养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来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教学重点:

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