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时教学,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浇水事实

  种树人是怎样给树苗浇水的?(从"浇水的时间不一定"和"浇水的量也不一定"认识种树人浇水的无规律性。板书:浇水无规律)

  二、研读交流--聆听浇水道理

  1.教师:种树人来的时间并没有规律,浇水量也不一定,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2.梳理学生的问题: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在这过程中教师有选择地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帮助后进生。)

  4.汇报交流(通过抓住"百年的基业","不确定中""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等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种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那漫漫的岁月中,不可能像种菜或种稻子那样能够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中,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相机板书:会找水源拼命扎根)才能生存下去(板书:长成大树),从而明白"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5.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

  请你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会有一场怎样的对话,任选其中一角色,进行口语交际。(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强调不照搬课文的原句,根据自己的理解,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6.指导朗读。

  ⑴种树人是怎样说这些话的?该怎样读?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

  ⑵指名读、互读、自由读、评读、全班读。

三、发表见解--感悟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