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案(第二课时)第1页

将相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理屈"、"示弱""绝口不提"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理清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 :

抓住人物语言及重点语句,通过角色转换,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通过感悟人物形象,增强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受到爱国主义启发。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受到爱国主义的启发。

教学难点:准确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启发谈话

  解题: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一扇窗户,谁能说说题目中的"将"、"相"各指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师相机诱导,引出将相由不和到和的过程。(板书)

二、快速浏览,找出直接讲述将相不和原因的语句,介绍廉颇、蔺相如的出身(出示课件),引出学习全文的线索"嘴"。(板书)

三、深入读文,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

(1)找出蔺相如所说的第一句话(出示课件),体会蔺相如的坚定、勇敢的态度。

①介绍"和氏璧"(出示课件)师生讨论"换与不换"了解故事背景。

②扮演角色,体会蔺相如临危受命,勇敢,坚定的态度。

(2)找出蔺相如所说的第二句话(出示课件),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①师以"小毛病"提出疑问,巧设蔺相如说谎的悬念,找出秦王看璧的描写。(提问)

②抓住"双手捧住"改成"单手拎住"对比体会(秦王对璧的忠爱)那么秦王嘴上如何称赞,心里怎样想。(表演想象)体会秦王不讲诚信、阴险。

③师生合作:假设"要"、"抢"、"计"三种情况,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3)让学生找出第三句话(出示课件)体会蔺相如的不畏强暴、大义凛然。

①面对强大的秦王,蔺相如又是怎样说的,怎么做的。

②指导朗读,演练。

四:议一议:后来,蔺相如悄悄叫人把璧送回赵国,为什么典礼那天秦王没有杀他,反而客客气气把他送回赵国呢?

(典礼时人多,如果杀了蔺相如,事情败露后,天下人都知道秦王没有信用)

五,师总结,质疑,激发共鸣。

至此,完璧归赵的故事结束,蔺相如很好完成了使命,他仅仅把和氏璧带回国去了吗?他还带回了什么?(提问)

过渡:一个弱小国家,不动兵刀,却很好的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你们说这是谁的功劳?蔺相如该不该升官?(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