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魏公子列传 教案3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魏公子列传 教案3第1页

 魏公子列传

教学目标:

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

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可贵作风、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3. 积累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记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

难点:侯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及司马迁写作此人物时的思想寄托。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侯生的忠诚。

2、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3、积累"遗""下""过""赞""长者""睥睨"等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魏公子,何许人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战国四君子:"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

二、介绍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但比较起来,信陵君最善于结交士,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最大。

三、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信陵君给你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仁而下士 (仁厚而待士谦虚)

具体表现为"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这一点,平原君、孟尝君和春申君都不及他。)

2、"仁而下士"的结果是什么?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一个"争"字写出了信陵君的人格魅力。

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从侧面写出门客之多,智谋之广,以此突出其礼贤下士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