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政治上册 5.2《融入社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政治上册 5.2《融入社会》教学设计第1页

《融入社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2、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

3、知道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内容,明确青少年应该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做贡献。

【教材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空间也逐渐扩大。初中生不仅生活在学校里,同时也生活在社会中,他们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接触。那么,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化过程又对学生都有哪些要求呢?本课就着重解决这些问题。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形成正常的人格。教师必须注意这个阶段的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让学生良好地适应社会。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生活中向他人表示友好。

  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教材第49页的"想一想"中的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想想在生活中该如何向他人表示友好。学生回答了很多方法后,教师给予总结,并引出下面的内容:

二、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社会化的基本要求。

  教师向同学们讲述中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①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如身高、体重、体形、相貌),心理特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地位等等认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它影响个  人的知觉、思维、学习行为,而影响最大的是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