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学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六单元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学案第1页

  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了解二战后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发展状况。

分析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一系列反战和平运动对当今维护世界和平带来的启示。   

  

  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召开

  (1)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①1949年4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②1950年3月发表"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有五亿多人在宣言上签字。

  (2)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①1950年11月召开,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②原则:"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影响: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特别提醒] 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保卫和平的活动主要包括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及罗素等人的反战活动。

  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背景

①美苏冷战的加剧,战争的威胁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