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3.6地球表面的板块》教案教学设计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3.6地球表面的板块》教案教学设计下载第1页

内容分析

(教材处理)   根据大陆漂移说引出板块构成学说,然后介绍板块运动情况。板块运动情况可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生长边界可具体介绍东非大裂谷与大西洋海岭的形成;消亡边界可具体介绍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玛利亚那海沟的形成。通过看影像和自己亲身动手做实验,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板块运动的过程,记忆深刻。通过实验中现象的自我分析,提高学生对探究知识的兴趣。最后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能利用板块构造的知识解释一系列相关的地理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

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读图能力,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并能通过练习,总结前一节课所学习的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建立"重走科学家探究之路"的探究活动,建构新板块的知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阅读建立"重走科学家探究之路"的探究活动,树立科学探究的"常人化",任何人都可以探究,但探究之路是曲折的。 教学重点 从宏观上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地壳变动发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用具 课件、两本书本、小刀 情境设置 情境一:(活动)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现在你们的面前有一些图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图片当中,有两张原来是合在一起的?

情境二:(读图)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他30岁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从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发现了什么?

情境三:(视频)大陆漂移学说。

情境四:(读图)六大板块。

情境五:(思考)同学们,现在通过对六大板块示意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

情境六:(实验)用两本书来设计一个碰撞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观点。

情境七:(实验)当胶纸断裂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情境八:(读图)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火山和地震的世界分布图,思考: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在什么地方? 教学过程 情境一:(活动)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现在你们的面前有一些图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图片当中,有两张原来是合在一起的?(教师拿几张被撕开的、印有照大幅照片和文字的报纸。)

生:尝试合拼。

小结:学生找出其中的两张,并举证说明。(请你说说它们合在一起的依据是什么?)

  A.两张合并起来,拼合得很紧密;

  B.这两张的文字和照片是连续一体的。

情境二:(读图)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他30岁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从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发现了什么?

生:

小结:新问题探究: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提出问题: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很相似,觉得很奇怪,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

建立假设:假如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了,那么大陆可能是会移动的!

寻找证据:(如果你同意魏格纳的"假设",请为他寻找足够的证据。)

证据一: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证据二:大西洋两岸的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非常对应,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

检验假设,得出结论:魏格纳为证明自己的假设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并写了《海陆的起源》一书,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观点,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情境三:(视频)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生:观看后回答。

小结:魏格纳认为: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海陆分布。

讲述:大陆真的像浮冰一样,在海洋上"漂移"吗?(新问题)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许多人感到不解,这样坚实的大陆怎么会像浮冰一样在海洋上"漂移"呢,那漂移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漂移发生2亿年以前,这些问题在当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大陆漂称移说提出以后不久,便被视为是一种荒唐的臆想。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兴起和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许多人感到不解,这样坚实的大陆怎么会像浮冰一样在海洋上漂移呢。漂移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漂移发生在2亿5千万年前。所以大陆漂移理论提出后不久,虽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这些问题在当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受到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轰动一时假说便被视为是一种荒唐的臆想。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在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情境四:(读图)六大板块。熟记六大板块及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

生:熟记。

情境五:(思考)同学们,现在通过对六大板块示意图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

生:我们发现地球的岩石圈好像是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

师:对,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那我们再观察一下,地球的岩石圈被分成几个板块?分别是什么板块?

生: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思考:在这些板块中,哪一块的面积几乎全为海洋的板块----太平洋板块

师:很好,同学们的观察非常细心,那再来观察下,这些板块是被什么分割而成。

生:这些各大板块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师:各大板块交界处因移动方向不同而分为:

  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如: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美国西海岸、东南亚、东亚(注意图中不同的界线和箭头方向。)

师:大陆真的像浮冰一样,在海洋上"漂移"吗?

  那么这些板块"漂浮"在什么上,并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1)师:如果两个板块相撞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生: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山脉。

情境六:(实验)用两本书来设计一个碰撞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观点。

    师:当在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则形成巨大的山。

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产生的,处于消亡边界。(看课件)

    师: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往往形成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屿和海岸山脉。

如: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处于消亡边界。

(2)师:当板块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山脉。那当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彼此张裂时,则会形成什么呢?

情境七:(实验)当胶纸断裂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震动(说明:板块张裂的结果--地震、火山)

师:如果板块发生张裂会形成什么?

生:裂谷和海洋

师: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张裂地区。

(通过上述二个实验,说明了大西洋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小结:当板块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山脉。

   当板块相对移动发生彼此张裂时,则会形成裂谷和海洋

情境八:(读图)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火山和地震的世界分布图,思考: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在什么地方?

           世界火山分布图

           世界地震分布图

小结: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两大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思考:火山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那么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

生: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板块构造学说,现在感悟反思一下,我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同学们随时讲)那老师也送同学们一段话,来一起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的内容。(一起来读一读.)

大陆漂移是基础,海底扩张来发展; 板块构造新理论,解释火山地震带; 地球表面岩石圈,地幔分布其下边; 地幔对流海底扩,岩石圈分六板块;

大块又分小板块,漂浮软流层;上面板块内部地壳稳,交界边缘活动带;

相撞挤压成山脉,张裂扩展海洋态; 不停运动发展中,构成世界总形态。

课内作业:

 1.思考题:

(1) 据测量,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看六大板块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地中海在缩小,而红海在不断地扩

张?(世界地图)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靠拢,而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在相互离开.

(3)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那么,在图4-47中,哪些地方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呢?

2.填空:

(1) 日本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

多____和____。

(2) 喜马拉雅山是由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碰撞产生的,阿尔卑斯山

脉是由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3)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能发现古代海

洋生物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