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望海潮》教案3
2018-2019学年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望海潮》教案3第1页

望海潮

课题 望海潮 第 1 课时 三维

目标 1、 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 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中心发言人 李星 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教法 诵读指导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个人主页)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二、知识积累

1、词牌介绍 (可对"词"进行说明)

2、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 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二、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

1、请同学听朗读录音(亦或教师范读)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小组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3 、再读课文(配乐):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4、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小组合作后代表展示,要求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二)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三、合作探究赏析: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明确: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明确: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

四、 再读课文:欣赏西湖十景图片。

五、小结:

六、作业:

  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