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第1页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出现在三年级语文教材的最后一课,编者这样编排,用意深刻。课文以意味深长的哲理,作为本册教材的完结,有期待,更有渴盼。明白其原委,再结合内涵。讲学问却又始终围绕人物心理,主线明确,道理穿插。

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通俗易懂,特别是写景的一段,文字优美、动人,学生易于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但文章的难点在于"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的渗透,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设计思想:

高明的人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无能的人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里说。《剪枝的学问》,道理深刻,"减少是为了增加",不仅仅是普通的农活--剪枝,更关乎生活、关乎人生。在我眼里,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将文本中复杂的道理水到渠成地传授给学生。"理论"与"语文"并存,"工具"共"人文"一色。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以学习语文形式入手研读文本,渗透人文教育。将精辟的道理融入深情的语文,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教学策略:

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人物心理变化的词,理出教学线索,依靠线索带着学生顺藤摸瓜,在体味文本的同时,理解"剪枝的学问",更升华为人生中的道理。再加上对王大伯桃园里美花、香桃的赏读,感悟语言,更体会真理。整篇文章的教学深邃而深入人心、陶冶性情。这样一来,一篇短文的教学有一举多得之妙。体味我的心理变化、感悟剪枝的学问、深情朗读美景,每一个环节的进行都殊途同归。明理、读文,一个都不能少。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我"的心理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为主线,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