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3章第1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 学案(2)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4 第3章第1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 学案(2)第1页

第1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2课时 电离平衡的移动

【学习目标】

  1、了解电离平衡状态及特征;

  2、掌握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要点梳理】

要点一、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当溶液的温度、浓度以及离子浓度改变时,电离平衡都会发生移动,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其规律是:

1、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在稀释溶液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离子浓度会减小。

2、温度: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因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升温时平衡向右移动。

3、同离子效应: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增大了CH3COO-浓度,平衡左移,电离程度减小;加入稀HCl,平衡也会左移,电离程度也减小。

4、能反应的物质:如在醋酸溶液中加入锌或NaOH溶液,平衡右移,电离程度增大。

要点诠释:使弱酸稀释和变浓,电离平衡都向右移动,这二者之间不矛盾。我们可以把HA的电离平衡HAH++A-想象成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化学平衡:A(g)B(g)+C(g),稀释相当于增大体积,A、B、C的浓度同等程度地减小即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B、C的物质的量增加但浓度减小,A的转化率增大;变浓则相当于只增大A的浓度,v(正)加快使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C的物质的量和浓度均增大,但A的转化率降低了,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了而B、C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了。A的转化率即相当于弱酸的电离程度。

要点二、电离平衡常数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用K表示。

2.数学表达式。

对一元弱酸(HA):HAH++A-

对一元弱碱(BOH):BOHB++OH-

3.K的意义: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强。从Ka和Kb的大小,可以判断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例如弱酸的相对强弱:H2SO3(Ka1=1.5×10-2)>H3PO4(Ka1=7.5×10-3)>HF(Ka=3.5×10-4)>H2S(Ka1=9.1×10-8)。

[说明](1)多元弱酸只比较其Ka1;(2)同化学平衡常数一样,电离平衡常数K值不随浓度而变化,仅随温度而变化。

4.多元弱酸的电离: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级)进行的,且一步比一步困难,故多元弱酸的溶液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来决定。如H3PO4的电离(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