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七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解析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七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必清·线索导引]

  线索1: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十月革命胜利,苏俄面临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最先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后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过早的被终止。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苏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后续上台者都对斯大林模式有所触动,但改革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导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在俄国的失败。

  线索2: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侧重点:农业→工业→管理体制。

  针对斯大林模式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则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必记·精要盘点]

  

  一、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的异同及认识

项目 苏俄新经济

政策 美国罗斯福

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