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五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解析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五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必清·线索导引]

  线索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中西合璧,不土不洋→焕然一新,受政治生活影响→变化迅速,科技影响不断增加。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变化经历三个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的特点。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

  线索2: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中西合璧→真正巨变。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初期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民众的社会生活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巨变。

  线索3: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电话、电报。

  从水、陆、空三维空间生动再现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工具的变迁轨迹;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演变,诠释了我国通讯事业迅速发展的历程。一方面体现了近代工业革命和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刻地体现了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近代化历程。

  线索4: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

  大众传媒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介,它受人类社会环境、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大众传媒手段日新月异,相继出现了报刊、电影、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另外传媒手段的进步,也使人类沟通交流的方式、生活习惯等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必记·精要盘点]

  一、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变化表现 第一次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洋货"大量涌入,西装和西餐开始出现,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第二次 辛亥革命以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