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湘教版 必修二 第二章 第2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
2018-2019学年 湘教版 必修二 第二章 第2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第1页

  教学设计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课标要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明确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四部分,其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意义,其二是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其三是城市化特点,最后是我国的城市化。本节内容与第三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一)城市化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先讲城市化的表现,然后分析城市化的意义,五个方面,体现在对城市的影响、乡村的影响和缩小城乡差距方面意义。(二)城市化动力机制,教材简单介绍了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经济增长的三个方面,即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城市化的特点这部分教材是以"阅读"和"活动"形式出现的,分别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直接导致了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四)我国的的城市化。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来源于城市和农村,基础不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而新课标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所以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图表及文字资料,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设置不同难度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地理事象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从而自己探究得出结论,激励成功,享受学习乐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以及意义。

  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相关材料,提高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

  2.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3.利用"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从而得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循经济规律办事。

  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为家乡发展和祖国建设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条理性较强,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图片以及教学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学生阅读图表、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学法指导分析

  1.自主探究城市化的概念、三个标志以及五个方面的意义,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小组合作探究,研读"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从而得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