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2020版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第1页

知识清单 《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

  (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

  二、比拟

  1.定义

  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人。即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人的动作或思想情感。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

  (2)拟物。即把人当作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①我到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②知识值多少钱一斤?

  3.比拟的作用

  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

  三、借代

  1.定义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去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借代。

2.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