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今生今世的证据 教案(2)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一 今生今世的证据 教案(2)第1页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案

一、 教学目标:

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观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文章富含哲理,需要仔细品味,课堂上可让学生充分讨论,集思广益,通过评点理解课文。

三、 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四、教学思路:

《今生今世的证据》是一篇有关故乡的散文,但是它跟一般的乡思作品有明显的不同,刘亮程没有过多地去抒情,相反,这是一篇情感深藏不露,多少显得克制、理智的作品。如果说许多乡思作品是在反复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的话,那么《今生今世的证据》则越过这种感情去进一步追问这种感情何以会产生,人与故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故乡对一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人在家乡,人离开家乡,家乡成为故乡,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变化深藏其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假如今天我们全班同学跟你回你老家玩,你会怎么给我们介绍你的老家?你将怎样来证明你确确实实在这里生活过呢?首先申明,光说我们可不信哦。

生介绍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很精彩,他们确能让我们相信那是他们生活过的老家,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他们都有证据!

师:对了,证据!因为他们都找到了能证明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证据,是他们今生今世的证据。

(二)介绍作者

(证实这个人存在的证据) 多媒体显示

刘亮程,1962年生于新疆沙湾县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童年和青年时期。种过地,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村子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晒老,所有树木都按自然的意志生叶展枝。他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种自然生存。现在新疆文联工作。自2000年起,刘亮程的散文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天涯》《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对其作品都作了隆重介绍,作者本人亦一鸣惊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散文集有《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

(三) 我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你离开家的时候,你会想家吗?你会怎么表达?

师:很多人都会直接表达,高明者如老舍,想说而说不出来.(大爱无言),但今天作者却是没有过多的抒情,而是将感情深藏不露;没有反复吟咏人与故乡的依恋之情,而是理智的探讨人与家乡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好好欣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