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案第1页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考点同步解读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

  (2)20世纪50年代后(新中国成立后),面貌焕然一新,但受到政治生活的明显影响。

  (3)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变化迅速,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不断增加。

  2.浅谈我国古代服饰的特点

  (1)样式变化不大,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封建伦理道德之下,人们的思想拘谨、保守、呆板。

  (2)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但也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特色。

  (3)是手工产品,历代服饰既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也反映我国的文明文化的历程。

  3.西式服装能够被国人接受并得以流行的原因分析

  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共和建立,剪除辫子,移风易俗成为时代潮流。剪发必然引起服饰的变化,因而剪发风行必然推动易服潮流的兴起。民国成立后,清朝袍褂、补服等都已过时,满式的鞋帽、衣饰已受到人们的厌弃。但是,在民国初年,成熟的中式服装尚未出现,在易服的风气中出现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倾向;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看,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民主共和的建立实质上是在制度层面学习近代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理论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革命党人长期在海外活动,接受西方文化较多。因而,当共和制度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会政治为原本进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为一时风气,在都市社会兴起一股西化思潮。

核心素养聚焦

  1.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

  2.认识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3.运用归纳法,从衣食住社会风俗方面归纳近现代中国人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并形成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如概括近现代中国百姓婚俗的变化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分析社会现象,要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对本科内容的学习,要能够认识到饮食结构的变化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

  5.注意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认识改革开放的意义。

  6.学习本课可结合初中教材中有关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的知识理解本课的相关内容。认识到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的社会风俗和衣食住行等深受影响;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理解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材料掌握近代中国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

3.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